交通路网是城市的骨架,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之城的强力保障。近年来,一幅壮美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画卷在沁源徐徐展开——各处交通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一个个重要“节点”相继打通,一条条“希望”之路加速铺向远方……
日前,记者在黎霍高速沁源至古县段施工现场看到,几百个桥梁墩柱拔地而起,段落内15座主线桥梁全部完成,8座隧道已全部贯通。2024年11月29日,黎霍高速沁源至古县段及连接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黎霍高速项目建设又取得一项重要进展。
“通车以后,沁源收费站到灵空山收费站20公里,大约15分钟,到古县北收费站大约25分钟,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这对于沁源县打开对外发展新通道、构建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西黎霍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李兆说。
此外,国道341线屯留张店至沁源古县界段升级改造工程(国道341线北段)正在加紧推进中,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该工程全长60公里,途经沁源、屯留两县区,其中沁源境内46.47公里,屯留境内13.57公里,拟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
在推进“两纵两横”路网的同时,沁源县积极谋划通用机场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沁河镇东沟泉北侧,总占地面积为249.78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2025年12月竣工。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促进通航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变沁源县域内单一性的出行方式和交通环境,填补该县空中货物运输、护林巡航、空中旅游等特殊飞行任务的空白,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满足应急救援、航空测绘、社会公益等基本需求。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是我省加快把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建设国家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近年来,沁源县积极践行“交通+”发展理念,坚持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结合全省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要求和全县路网现状,将通往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菩提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公路列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专项规划,建设曲径通幽文旅路。推动了公路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了交通促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据了解,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在沁源县内有两条连接线,全长43.2公里。其中,通往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公路(西线)14.4公里,通往菩提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公路(东线)28.8公里。目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友仁至管家沟至马泉28.803公里,全部完工;上兴居至五龙川至北山14.44公里,全部完工。修建后的西线旅游公路,起点上兴居村与黎霍高速灵空山出入口仅有3公里,与国道341相接,与通往黑峪、造峪、仁道、第一川的“四好农村路”和七里峪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相连,构筑了“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快进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公路网。
这条公路既是旅游路,又是乡村路、产业路、防火路,将进一步推进周边景区景点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为文旅产业发展铺就快车道。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未来,沁源县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旅游配套设施、要素保障,优化服务管理,提升旅游品质,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沁源县紧扣“以交通促繁荣”发展方略,在解决好城区交通问题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交通建设,把农村路网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不断延伸、织密农村交通网络,构筑乡村产业路、致富路和幸福路,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据了解,2024年该县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5个55.478公里,其中续建项目1个,新开工项目4个。
新章至程壁道路建设工程全长12.191公里,截至目前谭家岭隧道已掘进620米,隧道改线段正在路基填筑。三岔口至五龙川路面改造工程全长8.636公里,全部完工。官军至菩提寺改造工程全长7.56公里,正在铺筑底基层。段家庄至程壁改造工程全长12.131公里,正在进行路基、挡墙、涵洞施工,麻子岩隧道正在管棚施工。池口至岭上路面改造工程全长14.96公里,主体工程已完工。